原文地址 发布机构:上海市闵行区政府 时间:2016-07-18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闵府发〔2016〕39号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闵行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有关单位: 《闵行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2016年6月29日区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16年7月8日 闵行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闵行加快创新转型、初步建成现代化主城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集聚区的关键时期。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支撑。为适应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要求,推动闵行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在分析闵行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十三五”闵行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主要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闵行产业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十三五”时期,闵行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必须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坚持“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产业发展方针,按照“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产业发展原则,加快闵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产城融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突出企业产业主体和创新主体作用,努力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塑闵行经济新辉煌。 “十二五”期间,闵行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发展主线,坚持二、三、一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针,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加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初步明晰,产业创新发展初有成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基本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区县前列。 全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4.71亿元,年均增长7.6%;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3.72亿元,年均增长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9.71亿元,年均增长14.8%。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3%,较“十一五”期末提高13.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末,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327.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78.06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87.9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38.6%。“十二五”期末,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和莘庄工业区等四大市级以上产业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728.5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2%。2011年6月,紫竹科学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多层级集聚格局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78.8%,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各级各类商务区加快建设,虹桥商务区进入集中竣工阶段,虹桥天地等项目投入运营。七宝生态商务区、莘庄商务区等建设加快,宝龙、怡丰城、万科国际、万象城等商业商务综合体项目建设顺利。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初显成效,2015年全区128幢1万平方米以上重点楼宇累计实现税收41.69亿元,同比增长16.6%,单位面积税收产出同比增长16.6%,占区域税收比重同比增长12.2%,税收过亿的楼宇达到15幢。“十二五”期末,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065.54亿元,年均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3.71亿元,年均增长8.9%,一批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正在形成,集聚和辐射能力逐步提升。 外商投资规模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累计合同吸收外资114.76亿美元;累计实际到位外资73.47亿美元,均超额实现预期目标。功能性外资机构集聚发展,“十二五”期末,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31家(其中投资性公司22家,管理型总部9家),独立外资研发机构27家,外资公司内部研发中心14家。全区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4个,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7个。内资经济继续良性发展。“十二五”时期累计净增内资注册资金2382.53亿元。“十二五”期间,私营企业完成税收478.17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19.0%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和活跃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各领域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以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为重要突破口,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落实减量、优化存量、控制总量,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和影响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企业或生产线,落实能耗减量和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全区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9%,超额完成“十二五”下降17.0%的总体目标。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推进,创新管理办法,完善推进机制,聚焦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573项,完成燃煤锅炉及窑炉210台的清洁能源替代任务。 “十二五”期间在推进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主要是:坚持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依托产业基础承载国家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等重大项目,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筑实先进制造业基础地位;坚持对接全市发展战略,结合区位优势对接虹桥商务区,力争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坚持以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把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再造机遇,适时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载体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内外开放并举,聚焦重大功能性项目引进,带动产业能级提升。 “十三五”时期,受新技术革命、消费需求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将发生深刻转变:新技术革命将改变产业组织方式、形态业态;产业跨界融合将极大深化;平台经济日益成为主流模式;绿色生产和消费成为普遍潮流。“十三五”时期,闵行区应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机遇,实现产业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夯实闵行制造业基础。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产业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闵行作为上海制造业主战场,“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基础有望进一步夯实。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战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战略提出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聚焦重点领域等将有助于闵行区新兴产业发展。 ——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和城市更新。“十三五”期间,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进一步拓展空间,闵行拥有虹桥商务区、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地区等多个能承接国家、全市发展战略的功能性载体和重点开发区域,可率先承接上海贸易、创新等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商务区,产生辐射带动效益。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是上海“两轴两廊”产业布局中现代服务业东西轴上的标志性区域之一。“十三五”期间,在自贸区改革促进下,虹桥商务区的商务发展将会形成井喷期,给闵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商务、贸易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兴业态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十三五”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新常态下,提高企业主体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基本动力,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不明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有品牌、载体、人才、资金协同推进;二是区级统筹经济能力不足,现有产业体系与产业布局、二三产业发展欠融合,低端产业和低效用地问题较为突出,提升乡镇工业区块能级、加快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尚缺乏成熟路径和项目,落后产能调整任务艰巨,能稳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还在形成过程中;三是产城发展欠融合,闵行产业人口较多,园区多,但支撑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尚比较薄弱,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有待完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国际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战略机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二三产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产业发展方针,实施制造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突出企业产业主体和创新主体作用,努力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面向国际的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经济核心区,为闵行初步建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主城区贡献力量。 ——坚持高端发展,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基础地位。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促进产业创新,释放创造潜能,加快突破重点行业、重大装备、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加快闵行从制造大区向制造强区转变,实现闵行制造业转型升级。 ——坚持融合发展,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顺应“工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产城融合”的产业发展趋势,以“互联网+”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的切入口,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生活需求。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四新”经济发展。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大趋势,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分享经济发展,促进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加速发展,形成若干“四新”产业基地,打造闵行经济发展新亮点。 ——坚持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集约节约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业园区品牌联动发展能级,鼓励土地功能复合利用,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产业集聚、要素集中、资源节约的集约发展模式。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留商”软环境,增强企业服务,发挥产业主体活力,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 “十三五”时期,围绕初步建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主城区的总体目标,形成更加完善、更具特色、更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建成面向国际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创新经济核心区。 ——上海先进制造业高地。重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制造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高端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明显提升,把闵行打造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高地。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承载区。立足上海市“十三五”时期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的总体要求,把握服务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发展新需求,充分发挥虹桥枢纽的交通枢纽、信息枢纽、投资枢纽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口贸易和科技贸易,推动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增长和产业发展,努力把闵行区建设成为引领贸易方式创新、促进贸易平台集聚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创新经济核心区。发挥闵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优势,立足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形成科技集群创新、协调创新、融合创新的生态系统,打造创新经济核心区。 ——总量规模。保持制造业优势地位,工业总产值力争保持在3300亿元以上并稳中有升,2020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10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 ——结构优化。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55%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重点楼宇单位面积税收产出年均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形成规模化产能,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左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完成市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力争完成8-10个重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专项。 ——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20年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到2020年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数量达到70个。 ——功能集聚。产业继续集聚集约发展,到2020年产业园区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达12亿元/平方公里。继续大力引进功能性外资机构,到2020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中心、独立研发中心等累计达70家。 ——节能降耗。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持续降低,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表1“十三五”闵行区产业规划主要指标
8个*指标纳入全区“十三五”规划纲要;3个▲指标与全市“十三五”相关产业规划相匹配。 一、先进制造业发展领域 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导向,把握“求质、求新、求实、求进”[1]目标要求,落实工业强基工程,以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精传统产业为目标,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发展服装食品等都市产业,培育孵化若干具有先导性、引领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核心技术、关键部件、集成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突破发展,加快闵行从制造大区向制造强区转变。 图1闵行区“十三五”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是闵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闵行夯实制造业基础的重点产业发展领域。 1.新能源高端装备。含新能源设备(核电、水电、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以“筑实基础、自主创新”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围绕核电、水电、风电和高效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拓展产业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实施资源整合,努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积极推进莘庄工业区燃气热电冷三联供改造、大族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中欧能源新技术发展合作中心项目等新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国家设立专项的燃气轮机,带动引领产业发展。主要布局在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和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到2020年,争取打造成为上海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核心区。 2.航天航空装备。含以卫星导航多系统兼容定位、通信辅助卫星定位、导航与通信系统融合定位、组合导航定位等为代表的民用航天设备制造和以商用航空发动机、民用航空电子设备等为代表的民用航空设备制造。 民用航天产业。以技术开发、示范应用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围绕航天主导产业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两大核心领域,加强民用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形成民用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带动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特种装备、先进制造等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和航天服务、人才培养、中介服务等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新兴民用航天高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到2020年,建设航天技术及相关技术产品产业链,形成中国重要的航天基地。 民用航空产业。以项目带动、做大做强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围绕民用飞机客户服务中心,为支线飞机、大型客机提供客户培训、改装训练、工程技术服务、市场与客户支援、网络与数字化客户服务等;围绕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服务于商用飞机发动机的设计、技术支持、工程发展和客户服务等;围绕航空电子研发中心,服务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所需航空电子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集成、测试、试验和交付;支持国家设立专项的航空发动机项目,体现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对接国家和市的重点发展战略,加快民用航空航天产业链的打造,服务好商飞客服、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争取形成以重点产业项目为主导的大紫竹民用航空产业集聚区。民用航天航空装备产业主要布局在航天产业基地、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 3.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整车集成、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装备制造。以自主创新、转型发展为重点,“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提高整车和车体、转向架制造能力;延伸产业领域,实现超常规发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抓住轨道交通大建设机遇,做大做强闵行轨道交通产业。争取到2020年,形成具有优势的闵行轨道交通装备基地。主要布局在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4.海洋工程。重点发展高端船舶研发、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研发等制造技术。以发展高端、完善配套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围绕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发挥闵行科研单位优势,开展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等。争取到2020年,形成闵行区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主要布局在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的核心环节。“十三五”期间,将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契机,推进闵行制造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1.集成电路产业。含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芯片集成电路技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显示、三维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等。以自主突破、协同发展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围绕智能制造领域发展要求,突破关键技术。争取到2020年,打造闵行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业产业链。主要布局在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莘庄工业区。 2.网络信息产业。含无线网络设备、有线网络设备、智能终端等互联网技术,先进传感器、智能传感设备、核心控制芯片等物联网技术等。以聚焦前沿、促进融合为重点,围绕关键产品、关键技术,集中力量研发,促进相关技术与闵行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0年,在闵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能力的突破发展。主要布局在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莘庄工业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 生物医药产业是闵行基础较好、产值比重较大,未来发展潜力大的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将瞄准前沿、研制联动、强化特色,继续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1.生物医药。含生物基因、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化学创新药物等领域,以强化创新、促进转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高品质药物,以新模式为着力点,促进创新药物的产业化,以提升制药工艺和装备水平为抓手,推进产业的绿色集成智能制造。针对重大疾病,重点引导企业发展新型化学药物制剂、治疗性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现代中药,不断提升仿制药质量,加快创新药物的产业化。 2.医疗器械。含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设备、生物诊断仪器、生物医药生产设备等领域,以突破关键、发展高端为重点,加快高性能医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培育智慧医疗产业,加强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创新突破,加大应用示范推广力度。重点发展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设备、生物诊断仪器、生物医药生产设备等。围绕疾病监测、监控、诊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应用领域,推动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可定制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力争打造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主要布局在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材料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体现自主化水平的关键要素。主要包含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材料,研发创新3D打印、新一代生物医用、特种光纤等战略性新材料等领域;以围绕高端、应用对接为重点,聚焦发展先进功能性材料、结构材料和高性能符合材料等关键新材料以及为智能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交通设备等各类制造产业配套的复合新材料、超导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及新材料技术,推动新材料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向研发、后端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应用及销售服务拓展,培育骨干企业和企业群体,增强产业集聚和集群效应。新材料产业主要布局在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到2020年,力争把闵行建设成为上海重要的新材料研发与集成创新基地和高端制造服务基地。 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是体现闵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主要包括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电网,传感控制与仪器仪表等以及相应的工业软件等领域。“十三五”期间,将围绕闵行制造业发展需求和趋势,着力发展相关智能装备、产品、软件、应用等,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结合物联网的发展,争取到2020年,打造上海智能制造的重要基地。 1.机器人。以突破瓶颈、集成应用为重点,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并举;开展自主联合攻关,突破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功能零部件,以及传感器、视觉系统、执行机构等基础零部件瓶颈,支持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落户本地。到2020年,努力使机器人产业成为闵行智能制造的新亮点。 2.数控加工装备。以精益制造、智能升级为重点,以数控系统和主要功能部件为突破口,发展高档数控曲轴磨床、复合磨削中心、高速精密五轴加工中心、复杂结构件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争取到2020年,明显提升闵行在数控机床领域的产业发展优势,确立在国内高档数控机床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3.智能电网。以聚焦高端、加快应用为重点,努力开发新能源接入的大功率变流器、控制器等智能电网核心器件,发展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突破大规模电力储能系统。在深化已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建设,形成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到2020年,努力打造成为具有重大示范带动效应的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心。 相关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