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zj 首页 行业动态 『张江科学城』 查看内容

从不起眼小镇到科学城,上海张江如何形成世界级科学家集群?

2017-11-3 19: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8| 评论: 0|原作者: admin

摘要: 从不起眼小镇到科学城,上海张江如何形成世界级科学家集群? 2017-11-03 05:3025年前,张江还只是上海一个生产咸菜、菱角和酱油的不起眼小镇。如今,张江正成为担负重大国家战略的“科学之城”,科研国 ...
原文地址
从不起眼小镇到科学城,上海张江如何形成世界级科学家集群?

2017-11-03 05:30
25年前,张江还只是上海一个生产咸菜、菱角和酱油的不起眼小镇。
如今,张江正成为担负重大国家战略的“科学之城”,科研国家队纷纷落户,一些重大科学设施相继开工,复旦、上海交大等一批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带着项目入驻,一波国际顶尖人才开始集聚,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等“各路人马”在此汇合.....
25年的蝶变,这里发生了什么?对其他计划打造科创中心的城市有什么借鉴意义?


正文:
张江25年的成长历程,正是中国高新区从1.0版本到4.0升级版的一个缩影。
◆ 199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张江为独立建制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
◆ 1999年,上海市聚焦25平方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小张江”),明确提出从“引进经济”转向“创新经济”,重点是以中国“硅谷”、“药谷”为方向的创新创业;
◆ 2011年11月,上海创建张江高新区(“大张江”),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核心园,突出从“引进创新”转向“自主创新”;
◆ 2014年12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张江成为上海自贸区内创新功能最强、面积最大的片区,是实行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战略的主战场。
今年,根据最新的《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未来的张江科学城将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战略,实现从“科技园”到“科学城”的升级。

从“园”到“城”,从“科技”到“科学”,体现了怎样的产业地产新思路?
早在十年前,张江便意识到,建一个园区是不够的。
虽然张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和“药谷”,产业生态自不必说,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交通生活配套的严重缺失,早晚高峰严重拥堵,到了晚上和周末又是门可罗雀。张江镇党委书记沈健曾高呼:“这是“潮汐式”拥堵,这是因为这里只有产业,没有城!”
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打造一个“科技城”的想法被提了出来。
去年4月,在张江汇报建“科技城”的时候,前来调研的时任上海市委书记HZ提议:“还是叫科学城比较好”。
从城市建设形态看,“科技城”和“科学城”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但“科技城”一定程度上是强调高科技产业集聚为主题,其原创性和基础性的东西还是外面来的,这和科技园的定义类似;而“科学城”更强调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这些是内生的、原创的和向外辐射为主的。
另外,“科技城”更多关注经济性指标,而“科学城”更多关注科学性指标,对其期待并非每年有多少产值或是税收,而是未来有没有可以向外辐射的原创性成果,有没有可以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发现。

由园区向城区的转变,将带来大量的开发建设以及城市更新的任务,仅靠国有开发公司的力量肯定不够。
张江科学城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筹划PPP模式。
早在1999年,张江高科就策划实施了中国首个园区“PPP”案例。彼时上海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31.8亿元,而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需求超过1852亿元,为了解决资金和运营的难题,总投资约6.295亿元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内1平方公里的张江技术创新区建设,就采用了“BOO(建设-拥有-运营)”的模式。
时任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曾表示,目前推进的PPP项目有三方面不同——项目本身要形成现金流;项目招投标需要市场化的谈判;项目要有风险共担,不能保证盈利。“我们希望借助探索PPP模式的机会,推进产业地产、园区发展的转型、升级。”
通过整体开发把“碎片化”变成“整体化”,通过总体平衡把“投入产出”变成可持续发展,张江科学城的PPP模式如何实施,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科技园”升级为“科学城”,真正难点不在于‘建城’,而在于‘兴业’。‘建城’只是建设科学城的前提,产业才是科学城的核心。
早前,张江高科与6家合伙人共同投资设立了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一期基金,欲通过资本力量来拓展创新要素。
海归回国创业的路径,一般是先确定市场客户,再组建团队设立公司、申请知识产权、融资,接着是拓展业务市场,进而对接资本市场。对于这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张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
在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上,张江成立了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与孵化过谷歌、Paypal等全球顶级企业的硅谷著名孵化器Plug&Play,以及陶氏、GE、博世、微软、英特尔等跨国企业紧密合作,推动创业企业与跨国企业资源对接。
此外,张江还在美国硅谷——华虹国际(美国)公司挂牌设立“张江海外人才工作站”。将“张江首席科学家500计划”、浦东“百人计划”、“张江人才”评选等引才计划直接推送到海外,希望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到张江发展。
除了创新人才,科学城还必须大力集聚世界一流科研机构,才能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而拥有一批顶尖实验室,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至关重要。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张江实验室揭牌,这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也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四大支柱”之一。
按照规划,张江实验室将聚焦具有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创新领域和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实现重大基础科学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其研究方向包括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类脑智能等。

世界一流的科学城需要一流的宜居环境。葛培建曾表示,未来的科学城一定要“宜业宜居”。
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之初,沿用了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工业项目入驻一个个厂房。
这样的规划在今天来看引出了许多弊端,比如交通配套不足,上下班高峰期严重拥堵;又如缺少主题公园、艺术馆、图书馆等相关配套,员工休闲时间无处可去......
张江科学城的新定位,使其有足够的空间来完善城市功能。在原有张江高科技园区75.9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基础上,新的科学城规划总面积扩大到了94平方公里,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已实属不易。
基于空间的扩展,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提出了六大愿景:科研要素更集聚、创新创业更活跃、文化氛围更浓厚、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活服务更完善、生态环境更优美,其中四个目标都着眼于要更加“宜居”;并确定了张江科学城“一心一核、多圈多点、森林绕城”的布局,其中“森林绕城”意味着张江地区会有更多公园和绿地。
文化、医疗、教育在内的综合环境配套,再加上比较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这正是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的意图。
住宅方面,根据8月21日发布的《上海张江科学城西北片区及国家实验室控规》,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的规划中,规划范围内新增住宅建筑面积约920万平方米,其中890万平方米用于租赁住宅,满足科学家和科创人才需求;就地动迁安置房不超过3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920万平米的规划内,一平方的商品房都没有。
这种只租不售的模式类似于之前的雄安新区,虽然其影响尚未可知,但却为试图建立"科创中心"的城市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新思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内部平台,不对外开放。st_fund@163.com ( 沪ICP备2020031412号-1 )